今年以來,面對多個重、大、急、難項目緊迫的工期要求,中國能建華北院電網人克服各方面困難,突破重重疫情防護關卡,奔赴各個重點工程現場,有人穿越高山峻嶺,有人深入沙漠腹地,有人徒步無人地區,有人穿梭在城市鄉村,南征北戰、無問西東,只為不負業主所托、全力保障工程進度。奮斗在全國各地的能建人,以實際行動為國家雙碳目標下的電網建設注入新動力!
迎“南”而征,勇毅何畏艱險
華北院負責的金上-湖北特高壓直流工程作為國家能源局提出加快“十四五”跨省區重點輸電工程之一,可促進將金沙江上游清潔能源輸送至湖北,促進中東部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同時也促進西藏區新能源開發和外送,推進藏區經濟社會發展,對落實國家能源戰略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在新一輪疫情膠著的時候,金上-湖北特高壓直流工程設計工作正處于現場外業收尾階段。電網工程設計團隊力克難關,毅然南下,精心做好工作組織策劃,制定周全的各項預案,在與時間賽跑的同時確保工程如期順利地的開展。
踏勘定位人員每日及時通過各種信息平臺積極主動地了解沿線各級政府疫情防控政策,提前儲備防疫和生活物資,做好防疫安全。同時還要克服沿線地形地貌復雜破碎,植被茂密,山間陰雨連綿所帶來的交通和天氣阻礙。同時,根據工程特點,運用5個外業小組+1個設計內業的“5+1”工作模式,統一策劃工程進度,實行逐塔定位,周密部署管理、安全、質量、進度、員工培養等一系列措施,有力保障了終勘工作的安全、高質、高效進行。
在現場堅守了將近兩個月的年輕設計師劉杰說:“剛參加工作就聽說咱們電網人‘敢打硬仗、敢為人先’,我們團隊經常為了能夠使每一基塔位能夠處于非常有利的位置,每天外業詳細勘查之后,晚上繼續研究困難塔位布置方案,認真嚴格落實各項規程規范。真正跟同事們一起爬坡過坎、攻堅克難,融入到團隊中,我更深的體會到只要心懷必勝的信念,路雖遠行則降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向“北”而戰,不屈風沙萬里
千百年來,在內蒙古塞外之地,狂風、沙暴和荒野間隱隱的狼嚎,像一層層幕布擋住人類的征途。這片大地席卷千年的風沙從未改變,但延伸的諸多道路、挺立的無數風機、一座座新能源電廠,昭示著此地人們不懈挑戰、步步為營取得的累累碩果。電網工程公司牽頭負責設計的張北~勝利1000kV交流輸變電工程就是要把清潔綠電輸送到千家萬戶。
年初,電網人趕赴內蒙古荒漠戈壁,翻山越嶺,戰冰斗雪,連續奮戰兩個月圓滿完成長達400多公里的蒙西線路外業終勘工作。5月份,電網工程公司自全國各地的項目現場調派精兵強將,再次匯聚到錫林郭勒盟正鑲白旗開始了新的一輪外業工作。
年輕的設計師石巖和團隊中的前輩們一樣,每晚都要通過網絡連線,把他抵達塔位時踏過的風沙、見到的獨屬于這蠻荒土地的壯美景色分享給他還在牙牙學語的孩子,他希望父愛能以另一種形式給孩子陪伴。一腔俠骨柔情,是看遍山河萬物的豪邁,是對工作和事業的熱忱,更是遠隔重山也阻不斷的溫暖掛牽。
相信不久的將來,在無數人的努力和期盼下,這條1000kV輸電線路,必將如利劍般刺穿這廣無人煙的沙漠,直抵“勝利”的綠色彼岸。
“西”登屋脊,俯仰美麗山川
初夏時節,青藏高原還沒完全褪去寒意,山川尚有冰雪覆蓋,春風依舊刺骨。西藏拉薩500千伏輸變電工程配套線路工程設計團隊再一次奔赴雪域高原。
青藏高原不僅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地球第三極”,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拉薩這片神秘而偏遠的圣地,這里不僅有五彩斑斕的布達拉宮,也有奔流不息的拉薩河,總令世人心馳神往。對于藏族人民來說,拉薩河是一條“母親河”,她離天最近,最容易觸動人們的心靈。
此次工程線路不可避免的要跨越拉薩河,工作組成員在前期終勘定位階段爬遍了兩岸的懸崖峭壁,終于選定理想的跨河位置,既保證了不在水中立塔,拉薩河水質不受污染,同時也保證了兩岸的自然風貌不受影響。
再登高原的同事們在臨行前滿懷期待:“雖說必須面臨無數挑戰,高原反應可能會讓人茶飯不思,強風高寒會凍得你深入骨髓,但是每一個去過拉薩的人都會被它獨特的美所深深吸引。不管多險峻的高山,總是為不畏艱難的人留下一條攀登的路。每次登上青藏高原,總有一種俯瞰祖國大好河山的豪情在心中?!?/p>
“東”臨滄海,協調民生萬物
4月底剛剛中標的冀北電力承德東至灤縣(第四通道)500kV線路工程可行性研究,線路起于礦產資源豐富的承德市寬城縣,途經保護區、生態紅線密集的秦皇島市青龍縣,穿越排名全國經濟百強縣的唐山市遷安市,止于東西狹窄規劃受限的唐山市灤州市。170公里的線路僅屬地工程業主就包含4縣3市1冀北的8家之多,協議更是涉及區縣鄉鎮企事業單位50余家。
面對各區縣疫情封控不流動的嚴酷局面,電網工程公司緊急調派人員,組成北京外圍“流動作戰小隊”,緊急入駐承德、秦皇島、遷安,在滿足當地疫情防控的要求下,哪里能動動哪里,想方設法跑協議、下現場、收集資料。
主設人張國華出發的時候還是個短發精神小伙,在酒店隔離將近一個月之后,猛地變成了略帶滄桑的長發朋克青年。隔離期間,他比往常還要忙碌些,吃盒飯,做核酸,在云平臺上和團隊的伙伴們一個方案一個方案的優劣推敲,一份報告一份報告的循環反饋,他感嘆說:“我們這次的線路路徑選擇涉及經濟、軍事、生態、歷史、文物、風景、法律、監測以及風土民情的全方位立體式式協調,整條線路做下來,感覺溝通的不是屬地,而是協調的萬物。好在經過努力,目前大部分路徑基本明朗,其他局部問題也在向好發展,不日工程將取得勝利,也希望疫情早日成為歷史!”
近兩年疫情態勢下,人們的生活方式、經濟社會發展和企業經營模式都面臨了巨大的轉變和考驗,華北院電網人始終以時不我待之精神,緊盯當前的生產經營形勢及對輸變電業務板塊的工作要求,全面聚焦經營生產中心工作、做好年度各項工作,信心飽滿,斗志昂揚。我們始終堅信,趟過一道道難關、心懷夢想的我們就是風景本身!
正可謂:借我一身蒼龍膽,鐵馬銀槍映月寒。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